李龙签名书法(我的亲笔签名书法)

所属栏目:签名更新时间:2024-05-06 21:13:06
李龙签名书法(我的亲笔签名书法)

李龙签名书法【一】

1 .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2 . 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访莲》

3 .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4 .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5 .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6 . 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孙光宪《思帝乡》

7 .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8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9 .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0 .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李龙签名书法【二】

1 .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3 .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5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6 .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7 . 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8 .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9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李龙签名书法【三】

1 . 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

2 .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 .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4 .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5 . 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

6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7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9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 . 点到为止,一字千金。

李龙签名书法【四】

1 .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2 .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3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4 . 心系书协,振兴东华。

5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7 .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8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9 .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10 .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李龙签名书法【五】

1 .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3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4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6 .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7 .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8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9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10 . 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李龙签名书法【六】

1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 .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3 . 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4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5 . 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6 . 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

7 .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孙光宪《河传·风飐》

8 .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9 . 更吹落,星如雨,

10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李龙签名书法【七】

1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 .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3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4 .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5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 .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7 . 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8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0 .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返回【签名】栏目返回【签名】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