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论语讲述对学习至关重要的句子)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9-20 08:36:42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论语讲述对学习至关重要的句子)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一】

1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 .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4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9 . 君子周急不继富。

10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二】

1 . 德不孤,必有邻。

2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5 .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6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9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 .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三】

1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3 . 思维导图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具体讲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制作者思考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具有无限的层次性,上述性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和教师无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思考工具。

4 . []陈迎辉魏晋士文人的自然生存美学,学术交流,年月第期

5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6 .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7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8 . 无论是儒家的“风乎舞雩,咏而归”,道家的“逍遥游”和“物我两忘”,还是佛家的“禅悦之风”,都是他们审美人生的理想追求。这种审美化生存追求影响了以后许多人的审美主张和艺术人生,他们以洒脱的审美态度来待人接物,使个体的生存充满了诗意。这种现象在魏晋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魏晋时期,破除礼法崇尚自然,成为名士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他们超然放达,漠视礼法,常聚于山林,纵酒放歌。这样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魏晋风度。

9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0 .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四】

1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4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5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 .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7 .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8 .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9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 .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五】

1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 . 如果说孔孟的审美人生态度带有伦理道德的意味,那么,老庄则是把它当作彻底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老子认为人本身的存在就是痛苦的原因,《老子·十三章》载有“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是“涤除玄鉴”,只有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才能返自内心的本明。庄子也认为生命本身是人生悲剧的根源:他在《大宗师》中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在《至乐》篇中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并且,在他看来,人生是一场短暂而痛苦的梦,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所以他重个人生命的享受,主张超越功利道德感官理智,取消人的一切现实规定性,主张主体内心世界要摒除欲念保持空明虚静,并提出了“心斋”和“坐忘”的命题。他在名篇《逍遥游》中就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游”的境界,推崇无待的精神自由境界,并努力寻求“天地之大美”,通过这种忘物忘己,主客体的交融获得一种审美观照。所以老庄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不刻意而高,无导引而寿”的超自由境界;徐复观认为其“心斋”“坐忘”即是一种对人生的审美观照。

3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 . []刘发开重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5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6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7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 .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9 .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0 .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论语强调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句子【六】

1 . 未知生,焉知死?

2 .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除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信念之外,从生活理想的角度来看,寻求诗意的栖居将是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人诗意地栖居,是生命的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而诗化的生活则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那么,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活动与诗意栖居有没有什么关系?人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达到诗意的栖居呢?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诗意栖居的境界,最重要的应该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审美的态度来品味人生,才能拥有诗意的生活,获得诗意的栖居。也就是说,诗意的栖居,说到底离不开审美的人生态度。

3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 . 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5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7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 . 审美的人生态度就是指对人生的审美态度。《美学小辞典》上给审美态度下的定义是:“人对审美对象和对审美活动本身所持的态度”。《美育辞典》上说:“审美态度,或称“静观”的态度,进行审美活动所必需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它要求欣赏者以纯粹欣赏的`眼光看待审美对象,排除一切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用的,功利的欲望和要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审美态度是以审美的眼光心境来对待审美对象,无实用功利的欲望和要求。对人生的审美态度,也就是用超越现实功利本能欲望理性工具的审美情感眼光和角度,以“诗意地栖居”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审视自我,对待人生,以审美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失意挫折,而不是斤斤计较穷达或成败,由此唤起对于理想的憧憬,使人向至善至美的境界跃进。只有达到这样一种至善至美的审美境界,才能体会到诗意的栖居。

9 .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0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论语中反复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句子论语中讲述学习态度的句子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