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名言及解释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9-09 22:25:11
哲理名言及解释

哲理名言及解释【一】

1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2 .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3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5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6 .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 .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哲理名言及解释【二】

1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2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3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6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7 .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8 .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9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哲理名言及解释【三】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2 .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3 .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菊》

4 .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6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7 .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8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10 . 有教无类

哲理名言及解释【四】

1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3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兰确铭》

4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 . 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枝近鬓毛。——《菊》

6 .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菊花》

7 .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8 .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9 .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0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返回【语录】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