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中国国学十句经典)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2-09-23 19:36:20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中国国学十句经典)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一】

1 .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2 . 无来无去

3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 . 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动乱,是思想问题。所以我在讲哲学的时候,就说今天世界上没有哲学家。学校里所谓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研究别人的哲学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说,抄一节;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凭!世界上今天须要真正的思想,要融汇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可是,现在不止中国,这是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

5 .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6 .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费孝通

7 . 贝多芬:欢乐颂

8 . 离骚

9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0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二】

1 .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2 . 九《劝学》荀子(战国)

3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 .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西游记》

7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8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 . 朱子治家格言

10 . 马斯奈:沉思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三】

1 . 舒曼:快乐的农夫

2 .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费孝通

3 .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4 .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5 . 渔樵问答

6 . 玉树临风

7 . 西贝柳斯:小回旋曲

8 . 国学育魂系列之国学经典唐诗咏鹅骆宾王

9 . 水龙吟

10 . 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画符念咒吞刀吐火之术,都变成了道家的文化,更且阴阳风水看相算命医药武功等等,几乎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学术,所以虽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之产生了流弊。说到纪晓岚,顺便讲两个笑话。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近于苛求。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纪晓岚,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杜甫的两句诗,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题万里。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四】

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西游记》

3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

4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 .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 . ——《后汉书·王符传》

8 . 酒乱性,色迷人。----《水浒传》

9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 . 国学育魂系列之国学经典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五】

1 . 小不忍,则乱大谋。

2 . 一《弟子规》

3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 . 鸥鹭忘机

5 .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二)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三)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四)比才:小步舞曲

6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 .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8 .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9 . 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10 . 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六】

1 . 洞庭秋思

3 . (三)简要说明:

4 . 赛尔维恩·图森:秋的喁语

5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 . 莫扎特:A大调第号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D大调弦乐小夜曲

7 .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三国演义》

8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 . 全世界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10 .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七】

1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 .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 .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西游记》

5 . 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6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8 . 三《百家姓》

9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0 .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中国国学经典语录【八】

1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 . 音乐润心系列之中国儿童古典天籁

3 . (二)古典诗词:

4 . 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5 .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6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7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 . 良宵引

9 .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作品

10 . 福雷:西西里舞曲

中国十大经典国学名言返回【语录】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