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七言七句励志诗)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6-27 22:13:18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七言七句励志诗)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一】

1 .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2 . 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3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4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5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6 .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7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9 .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10 .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温庭筠《过五丈原》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二】

1 . 没有常胜,只有常省。

2 .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3 .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4 .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5 .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6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 .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8 .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9 .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0 .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三】

1 .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2 .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3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 .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5 .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6 .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7 .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8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9 .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10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四】

1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3 .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清法式善《读书》

4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5 . 窗含西岭千秋雪,

6 . 去年今日此门中,

7 .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8 .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9 .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0 .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五】

1 .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 . 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 .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王建《渡辽水》

5 .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6 .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7 .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8 . 六《赠别》——唐·杜牧

9 . 蜡烛有心还惜别,

10 . 九《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励志的七言七句律诗【六】

1 .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2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 . 从此无心爱良夜,

5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 .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茂陵》

7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8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9 . 门泊东吴万里船。

10 . 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励志的古诗六句七言诗句励志七言诗28个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