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道家经典语录及影响)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5-20 17:38:06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道家经典语录及影响)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一】

1 . 小不忍,则乱大谋。

2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4 .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7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8 .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9 . 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二】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2 .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3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5 .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6 .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7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8 .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9 .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0 . 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三】

1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 . 正义的事业象奔腾的江水,将涤荡一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有时也比喻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4 .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 .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6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 . 割鸡焉用牛刀?

8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0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四】

1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 .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 . 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枝近鬓毛。——《菊》

5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6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兰确铭》

7 .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菊》

8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9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五】

1 .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2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6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 .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仪鸾殿早秋》

9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家十大名言及解释【六】

1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4 .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5 .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6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7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 .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10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道家七句名言大全返回【语录】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