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道德经第16章的个人学习心得)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03 22:44:25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道德经第16章的个人学习心得)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一】

1 . 生命之所以是一支粉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使用多次,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地写下去。而粉笔却不是这样,它总是不断的磨损衰减,用去一截便少一截,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就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粉笔是越用越短……

2 . 守护着虚伪,等待着毒药,时间也欺骗,万景也背叛,内心孤独的走在其中,潇洒的无助在两边扶持。

3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4 . 偿了,酸甜苦辣,品了黎明夜晚,失眠不值钱,没有人可怜,如同自己往自己心上撒盐。

5 . 一物降一物,一事降一事,一话降一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变通的,会变通的不如会掌握全局的,会掌握全局的不如会保持沉默的。

6 .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7 .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十分崇拜老子。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许多人不解,而后的记者采访才表明了心迹,他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身退并非隐匿行迹,引身退去,而是敛藏不露锋芒不占据功劳。一个人成功之后,不能得意忘形,应保持平和,淡然处之才能长久。

8 . 我们总是在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9 .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10 . 心善淵,内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同样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淵”字,这个淵字很好解释,因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讨论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完满的心态,应该像深渊,像杯子一样的形状,虚空而不是满溢。清空内心不需要的东西,去接纳万物之美,而不是让世间的烦杂在内心里拥挤。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二】

1 . 学习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只要用坚持,就能获得胜利。

2 .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3 . 天下的人,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有德行,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然而有的人却是没有道德,没有德行;有道德而且有德行的人是真善美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只是一般人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那他就不真不美不善呀,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贯平等,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贯平等。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鲜一样,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只是知道君王贵重而看轻百姓,只有圣明的君王出现了,才知道,君主轻而百姓贵重了,可是,这是因为制度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办法呀,然而人类取法于大地,大地取法于天德,而天德取法于道统,道统取法于自身。茫茫宇宙之中,先是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才有的众生。众生都是有阴阳的,但是循环往复,都是因为道没有尽头呀。

4 . 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5 . 道之所道,德之所德,道德也。无道之道,无德之德,无道德也,万物之所以有道而自生,皆因有道而有德也。万物之所以无道而自灭,乃是无道而无德也。万物自生而长生,乃是有道而有源也。万物自生而不能长生,乃有道而无源也,道之所源,玄也,玄之所源,众妙之门也,众生有道而自生,而不长生;有道无源也,有道有缘且有源者,有道至极,而求得长生也。众生求道善心者,皆有道之人也。

6 . 出生的时间,很多人等待,很多人期盼,多了温馨,多了欢喜,多了节奏,多了品味的思念,多了心中的想象,

7 . 现如今的求职:年龄越来越小,文凭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除此之外:后台越硬越好,关系越多越好,嘴巴越油越好,脸皮越厚越好。

8 . 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

9 .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就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点点滴滴做起,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复习预习,能得到良性循环,得到卓有成效的学习效果,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事情!

10 . 在智慧,财富,死亡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每当我们做到了知人,知己,我们就显得比较就聪明,事情就做得比较好。知道了知足,我们就感到富有和充实。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三】

1 . "交朋友有助于博学多闻,交谈有助于互相教益,要使朋友成为你的老师,要让学问的用处和交谈的乐趣有机融合,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一起相处"

2 .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3 .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就指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那就不是恒久的道。名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名,那就不是恒久的名。真正的恒道,恒名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4 .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5 .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6 . 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7 .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8 . 不能找借口,解释是错误的象征,只能一错再错,等着出现过错,慢慢的去错过,错过了人,错过了事,错过了自己。

9 .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10 . 迷茫的时间,太多的无知和不解,太多的无言以对。过多的覆语交加,心中的累盘苦又加苦,难以定位,不知如何定幕,不识如何别离,不明几何会醉。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四】

1 . 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2 .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3 . 微笑时,请用心,因为别人的快乐分给了自己,别人希望你更快乐,说话时请用意,当自己说过话时,话就成了承诺,别人也会信以为真,别人也会微笑,把你所说的在自己的心中慢慢的存起来。

4 . 绝学无忧。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独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6 .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7 . 和人交往的时候单纯一点,不要老是和别人猜心眼并且对人要坦诚。因为一个神经大条的人往往会比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更加的受欢迎!

8 .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9 . 朝九晚五双休日,白领工作很得意;西装皮包计算机,小资生活很写意;表面光鲜人人识,背后辛酸无人知;麻木不仁在做事,何时才是出头日!

10 . 勤奋学习,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理解,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积极找出困难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

道德经16章学习之后感悟【五】

1 . 老子道的主旨,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寻找万物的始,和母。恒道,和恒名是众眇之门,玄之又玄,我们只能用心去体察。老子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是;道是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法则,是各种运动规律的体现。宇宙万物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体现。道周行而不殆,是宇宙万物之根本。是宇宙万物之母。

2 . 但愿,小悦悦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3 . 在人生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说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世上人或显得智巧光辉,或显得严厉苛刻。都好象自己很有本领。而象老子这样懂得道的人,反而显得愚钝暗末;纯朴诚实,甚至显得愚陋,笨拙。但这正是遵循道而行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 . 心与心的距离,事与事的距离,话与话的距离,有时候,在心中放着,思绪蔓延着去讲述,有时候,在眼前,却如同一个走天涯,一个奔海角,有时候,虽然如阴阳相隔,但是曾经是万人敬仰,现在是万人注目,心中存着,意中放着,都在谈论,都在学校着。

5 .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6 .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 . 有不少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被动,柔弱不强势。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的治理,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为了更好的有为。“有”所以能够给人便利是因“无”发挥它的作用,无的作用更大。老子认为无就是有,有就是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因为无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无创生出有。我认为就像周易阴阳哲学中的一而二,二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两者并不矛盾。功夫之王李小龙习武到最后悟出武术最高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其实也是源于老子的思想。例如,杯子中间的空虚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若杯子里已经有物体,则无法再盛物了,我们经常讲的空杯心态,就是说不要持“盈”,水太满就要溢出来,甚至是倾覆之患。

8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9 . 遗,读wei,也作馈,给予的意思。一般人都是为了自己的财产有余而不断地多捞取,有些官就是如此,贪得无厌。而圣人强调的是给予。

10 .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返回【语录】栏目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个人心得感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