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及欣赏(孔子的名言和经典语录)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30 04:14:28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孔子的名言和经典语录)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一】

1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3 .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4 .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名句

6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7 .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8 .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 .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0 .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二】

1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4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6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7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0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三】

1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3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8 .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9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四】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2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 .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5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7 .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8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9 .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0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五】

1 .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 .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3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4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5 .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 .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8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9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0 .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孔子的名言及欣赏【六】

1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5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 .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10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孔子的八句名言返回【语录】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