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及启发(孔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02 00:20:14
孔子名言及启发(孔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名言及启发【一】

1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7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0 . 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名言及启发【二】

1 .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2 .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3 .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5 .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6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 . 人生有时候事业无成,就像河流没有融入大海,这是力量不够,或者没有找对方向。如果你把点点滴滴积涓成流,总有一天会浩浩荡荡,惊涛拍岸的。

8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0 .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孔子名言及启发【三】

1 . 一个市场从来不会因为好的产品而会因为烂的产品而饱和。(亨利·福特)

2 . 〈阳光总在风雨后〉,即便现在留下了〈英雄泪〉,也不要气馁,因为你想要的是〈怒放的生命〉,学会〈超越梦想〉,终究会实现你的〈一千零一个愿望〉!

3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5 .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6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语录

7 . 过,则匆惮改。

8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名言及启发【四】

1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 .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5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6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 .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9 .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0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孔子名言及启发【五】

1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2 . 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

3 . 不怕失败的人比不失败的人要强。

4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5 .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6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 .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 .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9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0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名言及启发【六】

1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 .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3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4 . 路就在脚下,你无力改变终点,但却能够决定脚踏出的方向。

5 . 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做到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6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7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8 . 成功就是将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要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9 . 我会把每一次改变当做成长,哪怕是痛也值得。

10 .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孔子名言及启发【七】

1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2 .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够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5 . 见得思义。

6 .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7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8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9 .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0 . 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孔子名言及启发【八】

1 .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3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4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 .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 没有便宜可以是大家一起赚的,除非是空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同时拥有,唯独生命。现在的人太多,我不想和你们一样。走过的路别告诉我方向,因为我有自己的目标!

8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 .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0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孔子名言及启发【九】

1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 .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 . 一个人失去一次机会并不算什么,可是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失去中,有许多人就失去了成功的人生。

5 .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6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8 .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9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孔子关于启发的名言警句孔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