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诸子百家名言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6-24 20:30:19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诸子百家名言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一】

1 .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3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5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6 .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7 . 雪虐风饕:风雪交加形容严寒

8 .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9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0 .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二】

1 . 一用以形容月下独饮的情状。[例]泡上一杯清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淡淡的清香在夜空中浮动,茶不醉人人自醉,怎禁得起再呷上一口。掀开杯盖,一轮圆月荡悠在茶芽间。(周美录《石梁夜意》)

2 .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 .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 . 有教无类

5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赏菊》

7 .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 .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9 .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10 . 雪窖冰天:严寒的地区,含有严寒的意思例:“汉使苏武在雪窖冰天的北国,为匈奴牧羊十九年”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三】

1 .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的有关

2 .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3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 . 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5 .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残菊》

6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7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 .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9 .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0 .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四】

1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2 .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3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5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7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8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9 .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0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五】

1 .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秋菊》

2 . 小不忍,则乱大谋。

3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5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6 .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7 .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8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9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六】

1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2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 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4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5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6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8 .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仪鸾殿早秋》

9 .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10 .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七】

1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6 .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8 .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9 .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0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八】

1 .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2 .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3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名句最早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册),第页,最后一行。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5 .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6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7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8 .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李世民《度秋》

9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及解释【九】

1 .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2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4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5 .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6 .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8 .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9 .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0 . 举杯相邀明月一同饮酒,明月我和我对着的影子恰好是三个人。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感。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300句及解释诸子百家名言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