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名言 解释(道家学派的经典名言)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5-16 23:32:46
道家名言 解释(道家学派的经典名言)

道家名言 解释【一】

1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 .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4 .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6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 .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8 .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 例句: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道家名言 解释【二】

1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2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4 .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5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6 .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 .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8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9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家名言 解释【三】

1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4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5 .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7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8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9 .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0 .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道家名言 解释【四】

1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3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 .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6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10 .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道家名言 解释【五】

1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 .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5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8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9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0 . 一个人心灵要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不断充实自己。

道家名言 解释【六】

1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2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3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 .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5 . 知耻近乎勇。——《中庸》

6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 . .理学:宋明儒家的哲学,明清统治阶级特别提倡。

8 .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9 .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0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道家名言 解释【七】

1 .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 割鸡焉用牛刀?

5 .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6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7 .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8 . .《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篡的一部字典。

9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道家名言警句及解释道家经典语录译文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