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9-12 12:39:28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一】

1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2 .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3 . 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4 .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5 . .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6 . ()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7 . 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8 . 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9 . 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10 .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杨绛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二】

1 . ()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2 . ()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 . 凡是人,就不免多多少少地有些自私的欲念,这本无可厚非,只是这自私若伤害到别人,将别人损害得很重时,就该克制了。

4 .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5 .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6 .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相反,与人为善,心胸广阔,互助互爱,再大的困难也只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7 . 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8 .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9 . 爸爸,怪怪我吧。怪我的任性,怪我的自私,怪我的调皮,怪我的不懂事。可是您却一直微笑地对着我。爸爸,来世,我依然是您的女儿。您可爱,懂事的女儿。

10 .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权力在给人尊严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自私。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三】

1 .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2 . 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 . 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

4 .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柞。

5 . 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

6 . 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睢不起她。

7 . 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8 . 我不知道一个真正的组织后卫的定义是什么,我只是想做一切能给我们带来胜利的`事情,哪怕别人说我自私。

9 .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10 . 生命是有限的,钱是挣不完的,将有限的生命拿来挣那永远挣不完的钱,最后得到的遗憾是无穷无尽的。还望看完这条短信,不要再那么吝啬自私了哈。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四】

1 .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2 .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3 .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4 . 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

5 .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6 . 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7 .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8 . ()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9 .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10 .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五】

1 . 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2 . 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3 . 人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聪明一过头便会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瓜了!古今得祸者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才是愚蠢。

4 . 杨绛人生哲理名言三联

5 . 自私的男人是大忌,有责任感的男人是大善。

6 .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7 . 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8 .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9 .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10 . 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杨绛先生看透人性的句子【六】

1 . 世界上%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属于那%。

2 .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3 . 上帝从不抱怨人们的自私,人们却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4 . 这样做的确很自私,但是人都是自私的,我对他们仁至义尽,但是回报给我的是什么呢?

5 . 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

6 . 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7 . 不吸烟饮酒的人,都很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

8 .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9 .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10 . 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返回【语录】栏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