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9章及感悟(道德经第40章感悟大全及解释)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9-19 16:46:59
道德经49章及感悟(道德经第40章感悟大全及解释)

道德经49章及感悟【一】

1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 .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 .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 . 治大国,若烹小鲜。

8 . 这里讲的是第三层的管理境界,即“其次,畏之”。管理者让别人害怕他,以恐吓高压的手段管理员工时,其实他自己也是害怕员工的,这是他心虚的表现,其实他的内心也是恐惧的。如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采用高压的统治,让老百姓害怕,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更害怕。但这种高压政策很快造成了农民起义,元朝统治者只能北逃。一个公司太多的考核检查,就是管理者不自信的表现,这样的公司往往做不长。

9 .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 . 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道德经49章及感悟【二】

1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 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4 . 有不少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被动,柔弱不强势。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的治理,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为了更好的有为。“有”所以能够给人便利是因“无”发挥它的作用,无的作用更大。老子认为无就是有,有就是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因为无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无创生出有。我认为就像周易阴阳哲学中的一而二,二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两者并不矛盾。功夫之王李小龙习武到最后悟出武术最高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其实也是源于老子的思想。例如,杯子中间的空虚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若杯子里已经有物体,则无法再盛物了,我们经常讲的空杯心态,就是说不要持“盈”,水太满就要溢出来,甚至是倾覆之患。

5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 . 中国人集体道德缺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的。十八路人的冷漠,与其说是十八路人的悲衰,不如说是社会集体的悲衰。如果那十八个路人换成自身,试问一下,又有几人能真正地做到不袖手旁观呢?网民的群情激愤更像是意淫的发泄。

9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 .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德经49章及感悟【三】

1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完善人格的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从来不跟大自然相争,停留在卑下人人都厌恶的地方。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理想。“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最早应出于老子“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低洼才能得以充盈,你在低处高看别人,别人反而更尊重你。水能方能圆,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像水一样,能融入任何容器当中。我认为容纳的根源在于理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避免自己的怨恨跟无谓的争执。

2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 . 上善若水。"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这样,我们即使面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面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倘若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

6 . 上帝道西方的上帝更贴近我们的道,和老子中的帝差别更远。上帝有人格的道,道是无人格的上帝。老子的道要完全去除掉人格性。黑格尔好的无限性指从自身寻求无限自由,坏的无限性指从同处于现象界的其他事物中寻求无限性。从这个层面上,老子的道是好的无限性极致的发挥。情感智慧等使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有限性的表现。老子的道去除有限性,是对无限性的伸张。涉及到康德对情感的处理:道德是理性的,情感是感性的,理性与感性相对,所以道德要排除情感。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哲学也有很多讨论,老子的道德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孔子的道德没有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台湾学者李明辉的博士。

7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 .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49章及感悟【四】

1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 . 道之所以是道,德之所以是德,是道德的意思,没有道的道,没有德的德,没有道德。万物之所以能自生,是因为有道才能自生,都是因为有道有德万物才能生存,万物之所以没有到自生自灭,是因为万物没有道没有德呀,万物能够自己生存而且能够长生,而是因为有道而且达到道的源头了。万物能够自己生存而不能够长生,而是因为有道而没有达到道的源头啊,道的源头是玄门,玄门的源头是众妙之门,玄门是是维度,维度的源头,才是万维之度。众生有道而且能够自己生存,却不能够长生。是因为有道而没有达到道的源头呀,能够知道道的人而且是有缘人并且还知道道的源头所在,有道极致的发展,才能够知道长生,众生有求道之心和有善心的人,都是与道有缘之人。

3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 .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5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 . 天地不仁是天地不仁还是道的原则不仁?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母,道与人通过物建立关系。天地合而万物生,这是自然的过程。因此这个层面上,天地不仁实际上就是说道不仁。

7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 . 天下之道,众生皆在道中也,男者爱钱,女者爱美,然则男者不爱钱,女者自爱也,然则天下大同,众生皆归于其道也。然则女者爱美之心自古有之矣。然则众生只知爱美,而不知善者乃美也,道德之经,其道无穷,善者看之,乃更善也,智者看之,更智也,众生看之而众生皆悟起道也,吾观道德之经,其道无穷也,而自知,众生皆在道中也。小童,期盼天下众生皆有有道而有德也。

10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49章及感悟【五】

1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 . 按现在物理学的质,能守恒定律来分析;物质不可能平空产生,也不可能平空消失。它只能以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态,或由质量转化为能量,或由能量转化为质量。物质是处在无限运动,无限变化的序列中。物质就其本质上来说;它既没有产生的一天,也没有消失的一天。但物质就其运动周期和演化周期而言;物质又是有生有灭的。任何一个天体或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它们产生和形成的一天,也都有它们必然要灭亡和消失的一天。一切天体或物体,各种种类的生物或生物个体,它们都处在生与死的轮回中,处在周期性的运动中,并都有一定的周期率。物质在无限循环运动中永存,物质基本微粒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即便宇宙,星系等一切天体都消亡,物质基本微粒不会消失,它们仍然以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存在形式而存在。这些微粒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会再次组成宇宙。宇宙在这样无限轮回中永生,无始无终。

3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 .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这几句相对比较好理解,因为老子没有再用象征的手法。与什么样的事物接近最好呢?仁或仁者(关于仁也不仅限于伦理道德,对仁的解释,可参读我的旧文《漫谈五常》)。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是最好的呢?以信守为最好。什么样的政治管理是最好的呢?老子回答治,治的解释比较宽泛,但总体上是无论人民还是君主,都应当井然有序,合乎事物的发展。什么样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呢?以能为善,能者必然处事圆满。最好的变动是什么呢?老子说时,事物的改变,要以合乎时机为最好的选择。

6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7 .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 . 道家也有句名言;生从何来,死向何往。宇宙是从物质的最基本,无数微粒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它会回归到这些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中去。连宇宙都有消亡的一天,何况人呢?所以,不要把死亡看得那么可怕,我们要顺其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之。

9 .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0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道德经49章及感悟【六】

1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 . 老子在讲过水的上善之道后,在下文是给出了人的上善之道的。“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这几条就是人顺从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居善地的居字,不只是住处,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世间停留处,皆可理解为居。我们说最好的居处在哪里呢?老子说是“地”,这里的地是大地吗?我看不只如此。天地相对应,天为虚,地为实,老子回答的地,也同水一样,是作为一个象征提出的。地是什么,这个可能就需要我们去周易当中寻找了,因为老子思想出于周易。所以我认为老子地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有形的地,我们需要从有形的地去理解其象征形而上的意义。二是周易所解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的善居之处,最好的居住状态,答案便是地或者说有地德之处。

3 .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 . 但愿,小悦悦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6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7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9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 . 心善淵,内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同样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淵”字,这个淵字很好解释,因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讨论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完满的心态,应该像深渊,像杯子一样的形状,虚空而不是满溢。清空内心不需要的东西,去接纳万物之美,而不是让世间的烦杂在内心里拥挤。

道德经49章及感悟【七】

1 . 《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知道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快乐与幸福。

2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 . 凡是容易轻诺的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不注意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

4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 .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

7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 . 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

10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道德经49章及感悟【八】

1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 . 我们总是在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5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断是天地不仁,那么天地为什么不仁?胡适认为天地不仁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老子打破了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自然主义。老子谈天地并没有完全斩断和人的关系,这地方的天地也是道,不能离开道谈人。

7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9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0 . 老子的道很好的揭示了这样的规律;道既是指物质微粒本身一,又是精神的;是,大自然的法则,万物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宇宙万物都是从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一,从这个一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49章感悟及体会道德经49章后的感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