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100句(老子名言100句及感悟)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6-02 22:18:25
老子名言100句(老子名言100句及感悟)

老子名言100句【一】

1 .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2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 .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6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9 .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100句【二】

1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3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5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7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8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9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10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100句【三】

1 .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3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5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7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8 .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9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0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名言100句【四】

1 .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3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4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5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7 . 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8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9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名言100句【五】

1 .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2 .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5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6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7 .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8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9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10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名言100句【六】

1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 .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 .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5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 .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7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8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9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 .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名言100句【七】

1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 .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7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8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 .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名言100句【八】

1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 .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5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7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8 .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9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10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老子名言100句【九】

1 .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2 . 绝学无忧。

3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 .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8 .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9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 . 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老子的名言警句大全集老子经典语录100句简短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