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道教七句名言)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11 04:05:28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道教七句名言)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一】

1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5 . 在道长的引领下,我们有序来到道观,收拾好住行的居所,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浏览武当的风光。但见武当山清幽深远,树木参天,终年凉爽。山多道观,依势而建,玉虚观内供奉着真武大帝。史料记载,自东汉道教诞生之后,历代帝王曾数次在武当举行封山仪式,武当山声名日盛,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置身其间,但闻仙音缭绕,馨香扑鼻,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求道圣地。我想,如能在此常驻,感受道之真源,当时人生平之快事。

6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 .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8 .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9 .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0 .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二】

1 .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2 .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3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4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7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8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9 .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0 .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三】

1 .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2 .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4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5 .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6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 .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8 .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9 .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解释【四】

1 .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3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6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8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9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0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道教四句名言让人大彻大悟道教论道的句子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