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中国古代名人关于修身立志的名言)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19 02:14:22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中国古代名人关于修身立志的名言)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一】

1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3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4 .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5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6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7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8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0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二】

1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2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4 .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 .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7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9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10 .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三】

1 .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 .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菊花》

3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 .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6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 .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9 .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0 . 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四】

1 .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 .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6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7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8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 .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0 .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五】

1 .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 .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 .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4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 .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6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 .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9 . 一个人心灵要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不断充实自己。

10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六】

1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2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3 .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 .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6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8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 .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 .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七】

1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3 .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4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 .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6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7 . 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8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9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 . 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枝近鬓毛。——《菊》

古代立志的名言及解释【八】

1 .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 . 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4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 .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7 .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8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10 .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古人说立志的句子有哪些中国古代立志的句子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