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二十五则原文及翻译)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7-26 12:20:48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二十五则原文及翻译)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一】

1 . 杨氏告其父曰:“鲁之君子多艺术,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

2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3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4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 . ⑧坐:谓坚守,常驻不动。

6 .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7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 .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9 . 割鸡焉用牛刀?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二】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2 .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紧扣题目和诗的内容叙写事实,介绍人物,交代情况,顺承事件,思想感情发展顺序,直接引起下文。善弹棋的席谦,诗人说“近不见。”“近”既可以指时间短,也可以指距离短。从交往来说两人近来没有接近。可见诗人心中却十分想念他。毕曜工诗已殁。杜甫十分关注他生前的诗的流传,一直关念死去的诗人,可以说毕曜活在杜甫心中。

3 . (一位)姓杨的告知那孩子的父亲说:“鲁国的先生很有学问本事,也许可以治好呢?你何不去求访求访?”

4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5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6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7 .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8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9 .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0 .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三】

1 .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2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4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6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8 .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梁鸿回归会稽隐居。

9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10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四】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2 .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3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 .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6 .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8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 . 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泛指绘画艺术。白头:白发,形容年老。

10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五】

1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 .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3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4 . 人间:世间。不解:不懂,不理解。重:重视,看重。骅骝(huáliú):周穆王八骏马之一。泛指骏马。

5 . 朽木不可雕也。

6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7 .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8 . 云卧在丹壑绿溪,突然朝廷降下紫泥天书,征召你去。

9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 .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六】

1 . ⑤非计:不是上策。

2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 . 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丑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

4 .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5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6 .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7 .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8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9 .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10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七】

1 .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3 .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4 .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5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7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8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9 .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0 . 白杨:指生长于墓地周围的白杨树。几人:多少人。几,数词,用于询问数量。悲:伤心,哀痛。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八】

1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 . 道不同,不相为谋。

3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4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 .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7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8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9 .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 .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关于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九】

1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2 .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拂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⑩。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3 . 天书:诏书。

4 .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5 . 我读遍高士传,你与古代的隐逸之士一样齐名。

6 .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7 .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8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9 .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0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完整版语录原文及翻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