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关于道德的名言及其出处)

所属栏目:语录更新时间:2024-08-31 00:26:43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关于道德的名言及其出处)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一】

1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5 .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6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7 .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8 .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9 .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二】

1 .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2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4 .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5 .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 .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 .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 .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塞涅卡

9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 .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三】

1 .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朱光潜

2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 .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6 .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作者:卢梭

7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8 .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9 .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0 .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四】

1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3 .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4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5 .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 .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7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9 .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0 .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五】

1 .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2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 .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5 .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佩利

6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 .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8 .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9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10 .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六】

1 .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3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5 .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7 .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8 . 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9 .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0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七】

1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 .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3 .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 . 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6 . 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高尔基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8 .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者:但丁

9 .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0 .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关于道德的名言及解释【八】

1 .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3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5 .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6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7 .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8 .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9 .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法国谚语

10 .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十条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20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2022 uuwtq.com,All Rights Reserved.